一架售价500美元的乌克兰FPV无人机,竟把朝鲜王牌火箭炮炸成了窜天火球!6月27日,顿涅茨克前线传来震撼画面:乌军无人机精准钻入俄军M1991火箭炮尾部,引爆的火箭弹直接穿出驾驶室免费炒股交易系统,俄兵跳车逃命瞬间被尾焰吞没。这场"无人机猎杀重炮"的戏码背后,藏着更残酷的真相——俄军的装备库,正被战争拖回冷战时代。
无人机点杀:火箭弹穿膛的死亡瞬间
视频里看得人头皮发麻:乌军第413无人机营的FPV机群,像马蜂盯上蜜糖似的围着M1991打转。突然一架俯冲下去,炸药在火箭炮车尾轰然炸开!霎时间,22枚240毫米火箭弹像被捅了窝的毒蛇,拖着火舌疯狂乱窜。最致命的一枚直接射穿驾驶室铁皮,俄军驾驶员刚跳车就被烈焰卷住后背。三秒后,整辆车炸成废铁——从锁定到毁灭,全程不到两分钟。
老古董的悲歌:朝鲜火箭炮的致命短板
展开剩余63%这款被西方称作M1991的火箭炮,其实是朝鲜30年前仿苏联BM-21的"老古董"。22根炮管能在45秒倾泻半吨炸药,射程60公里听着挺唬人,可弱点要命:全手动装填,打完一轮得花半小时补弹;零电子对抗,无人机飞到头顶都浑然不觉;火箭弹无制导,误差超过300米,只能靠"炮弹海"蒙运气。乌军士兵嘲讽:"这玩意儿在‘海马斯’面前就是移动棺材!"
俄朝互助条约:战场上的权宜之计
如此落后的武器怎会现身乌克兰?根源在去年乌军突入库尔斯克时,俄朝《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被迫激活。朝鲜二话不说,不仅派来1.2万"志愿军",还打包送来KN-23导弹、"谷山大炮"和上百辆M1991。俄军仓库里这些"铁疙瘩"堆成山,乌军侦察兵都看傻眼:"活像闯进了军火博物馆!"
朝鲜的算盘:廉价火力的生存哲学
别看M1991在乌克兰吃瘪,它在朝鲜可是"看家宝贝"。从50年代山寨苏联"卡秋莎"起步,朝鲜硬是攒出122mm到600mm的火箭炮全家桶。他们的战术简单粗暴——把三八线变成炮兵游乐场:火箭炮全藏进山洞,需要时拉出来齐射一轮,打完缩回地洞。朝军手册写明白:"精度不够?那就用弹雨浇透敌人!"
战争降级:高科技森林里的老象
俄军用M1991,暴露了残酷现实:导弹打光了,钱烧没了。一枚"伊斯坎德尔"导弹值600万美元,而M1991火箭弹成本才几千块。但便宜货碰上乌军无人机蜂群,立马露馅:FPV无人机带导航芯片和AI识别,专挑火箭炮的散热口钻;俄军没有电磁干扰设备,只能眼睁睁看着"铁棺材"排队被点爆。军事博主痛心:"这不是打仗,是给无人机送靶子!"
当M1991在火光中炸成碎片,我们看到两种战争逻辑的碰撞:一边是用电商级无人机打精准猎杀,一边是搬出冷战库存玩火力覆盖。俄军的无奈选择警醒世界——现代战争没有"物美价廉",只有"降维打击"。若未来战场被拖入"廉价火海互轰"的深渊免费炒股交易系统,那才是全人类的噩梦。
发布于:浙江省